很多刚进车间的新同事都会问:“压铸到底在压什么?怎么压?压完又怎么样?”今天,我们就用一张图、五分钟,把铝合金压铸的全过程拆成5个最基础的步骤,保证第一次进厂也能秒懂!
步骤1 备料——把“铝块”变成“铝汤”
• 原材料:常见的ADC12、A380等铝合金锭,长得像银灰色“肥皂”。
• 熔炼炉:450 ℃预热→660 ℃熔化成液态→730 ℃精炼除气。
• 质检:用“勺子+光谱仪”30秒测成分,不合格直接回炉。
一句话:这一步就是把固体铝变成“可以喝的铝汤”,但要先体检。
步骤2 模具安装——产品长什么样,由它决定
• 模具=上半模+下半模+滑块+顶针,装在压铸机上,像关“钢铁三明治”。
• 预热模具到180~220 ℃,刷脱模剂,防止铝汤粘锅。
一句话:模具是“饼干模”,铝汤是“面团”,饼干好不好看,全靠模。
步骤3 压射——3秒钟的“高压瞬间”
• 高速:铝汤在0.05秒内被活塞冲进模腔,速度可达50 m/s。
• 高压:型腔瞬间被增压到60~100 MPa,相当于指甲盖上站两头大象。
• 冷却:模具水冷10~30秒,铝汤变回固体。
一句话:整个过程只需一首歌的前奏,产品已定型。
步骤4 开模取件——“啪”一声,零件出炉
• 压铸机自动打开模具,顶针把零件“顶”出来。
• 机械手夹走→传送带→冷却区。
• 工人第一次看到的零件叫“毛坯”,四周会带“水口”和“飞边”。
一句话:像脱模蛋糕,但蛋糕边缘要多剪一刀。
步骤5 后加工——让毛坯变精品
1. 去毛刺:锯床、冲床或机器人自动去水口。
2. 机加工:CNC钻孔、攻牙、铣面,尺寸精确到0.02 mm。
3. 表面处理:抛丸、喷砂、阳极氧化或喷粉,外观&耐腐蚀一次搞定。
4. 全检:卡尺、三坐标、气密测试,合格才能贴“出厂标签”。
一句话:毛坯是“素颜”,后加工是“化妆+体检”,最终才交到客户手里。
从铝锭到成品,铝合金压铸其实就像“高压锅做饼干”——火候、模具、时间一个都不能错。把这5步记牢,新人也能在车间里和老同事聊得头头是道!